索引号: bxssjj-2025-00002 发布机构: 本溪市审计局
信息名称: 关于2023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主题分类: 财政审计信息
发布日期: 2024-12-30 成文日期: 2024-12-30
废止日期: 文 号:
关键词:

关于2023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4-12-30 15:37:38 【字体:


 


受市政府委托,报告2023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请予审议。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我市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全力深化改革,坚持高质量发展,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扎实有序推进。

——加力提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经济总体回升向好。财税等相关部门加强收入分析研判,动态跟踪重点源,坚持依法征收、应收尽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高于年初目标3.3个百分点;争取上级各类补助119.4亿元,新增债券10.2亿元,再融资债券37.9亿元,为化解金融和债务风险提供了资金保障。

——坚持优化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治理态环境。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成为常态,兜牢“三保”支付风险底线,把民生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选项,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统筹资金3.5亿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坚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投入资金6.9亿元,支持饮用水水源保护、污水处理、森林培育等工作。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提升治理效能,有效防范和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数字财政”建设向纵深推进,预算单位自有资金实现一体化支付;完善专户资金运营模式,确保保值增值;市、县(区)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进一步规范,提升了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全面压实偿债主体责任,实行“一债一策”闭环管理,未发生债务逾期违约事件。

—— 审计整改总体格局日益成熟定型,“下半篇文章进一步彰显权威高效要求。把审计整改“下半篇章”与揭示问题“上半篇文章”摆在同等重要位置一体推进,全面整改、专项整改、重点督办相结合的审计整改总体格局更加成熟定型。截至目前,针对2023年度审计查出问题已整改2.52亿元,制定完善规章制度14项,追责问责8人,有效疏通了阻碍改革发展的部分堵点、难点。

一、市本级财政管理审计情况

2023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8亿元,加上省以上补助收入等,收入总计273.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3.1亿元,加上上解上级支出等,支出总计273.7亿元。政府性基金收入8.7亿元,加上省以上补助收入等,收入总计60.8亿元;政府性基金支出28.2亿元,加上补助县(区)支出等,支出总计60.8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0.08亿元,加上上年结余,上级补助收入等,收入总计1.28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0.3亿元,加上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统筹使用和补助下级支出等1.58亿元,支出总计1.28亿元。社保基金收入40亿元,支出40.9亿元,当年收支缺口0.9亿元,滚存结余22.7亿元。

紧扣资金使用绩效目标,聚焦预算管理水平,助力财政资金节约高效,重点审计了预算管理、转移支付管理、债务管理等方面情况,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预算管理不够科学和精细。一是年初预算编报不完整,上级提前下达的转移支付资金12.2亿元未列入当年预算。二是财政部门尚未制定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三是个别代编预算执行效率较低,征地拆迁成本预算5.92亿元,实际执行3.59亿元,执行率仅为61%。

(二)转移支付资金支持保障作用发挥不充分。一是本级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和保障性安居工程等中央专项转移支付资金4.49亿元,未及时分解下达。二是因项目推进缓慢,城市燃气管道改造、排水防涝提升工程等城市安全专项资金闲置2.84亿元。

二、市直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紧扣“人、财、物”三要素,聚焦资金使用效能,推动落实“过紧日子”要求,重点对13个部门预算执行情况、9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职情况进行了审计。总体来看,重大违纪违法问题基本杜绝,但部门管理水平仍需不断提升。

(一)预决算编制不真实问题仍然存在。2个部门两年以上结转结余资金69万元未纳入年初预算;2个部门决算编制不实254.63万元。

(二)非税收入等仍未做到应收尽收。1个部门虽采取司法程序追缴,但尚未收回以前年度4宗土地出让金欠款3.22亿元;2个部门应收未收房屋租金、检测费等收入348.2万元。

(三)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问题仍有发生。1个部门应返未返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保证金、应付未付工程款;2个部门挤占环境治理保证金等资金295.58万元;1个部门提前支付项目款4.95万元。

(四)资产管理薄弱问题较为突出。7个部门存在账实不符问题,涉及3处房产,面积5005.66平方米,车辆37台;2个部门两处房屋闲置;5个部门资产购入、处置程序不完善,资产购置未到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审批、资产出租未按规定程序审批备案、资产报废未及时履行核销手续。

(五)个别部门财务管理工作仍需加强。2个部门往来款清理不及时74.11万元;3个部门存在违规开设银行账户、零余额转基本户、超限额使用现金等问题;1个部门坐支非税收入4.28万元。

三、重点民生资金审计情况

(一)就业政策落实和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专项审计

紧扣就业优先战略,聚焦就业政策落实情况,促进我市就业工作高质量发展,审计重点抽查了部分县(区)和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市级孵化基地等机构,涉及资金1.34亿元。从审计结果看,我市就业资金投入逐年加大,对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发现主要问题:

一是个别奖补政策与上级要求不符。主管部门未按实际支出的基本运营和公共服务等费用的一定比例,给予孵化基地奖补资金;县(区)人社部门未按规定程序及时对创业带头人员给予认定和审核,导致享受补贴待遇时间计算不精准。二是5个县(区)补贴资金发放不及时。欠发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保补贴;未及时拨付公益岗补贴。三是主管部门救助管理不规范。岗位开发不均衡,个别部门设置岗位人数过高;公益岗人员延期或二次安置事项未及时进行公示和备案。四是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效能未显现。我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先后入驻人力资源企业13家,到2023年仅存5家,未有效发挥服务作用。

(二)中小学财务收支情况专项审计

紧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聚焦教育民生热点,全力推进我市教育发展现代化,审计重点抽取了我市16所中小学,覆盖学生人数3.23万人。发现主要问题:

一是部分政策落实不到位。4所学校未按规定减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课后服务费6.6万元,未发放9名学生家庭困难补助1.1万元。二是个别资金管理不规范。1个区教育局拖欠薄弱环节改善资金1039万元。三是些学校职责履行不到位。37所学校教师课后服务收入374.2万元未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6所学校食堂支出未履行招投标手续;3所学校存在食堂大额现金支出、白条入账、未执行政府采购等问题,涉及金额1029.6万元。四是个别校舍存在一定安全隐患。2所学校存在围墙开裂或已坍塌问题。

四、国有企业审计情况

紧扣“重点改革突破年”的部署要求,聚焦国企改革目标任务,审计机关连续四年开展涉企专项审计,发现一些国有企业存在违规决策、经营管理薄弱、国有资产运营效益不高等突出问题,影响和制约了企业发展。

(一)企业负责人违规决策,造成资金浪费

部分国有企业未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未履行审批手续,造成资金严重浪费。如某国有企业原班子在前期可行性调研不充分,未经市国资委批准的情况下,变更主要耗材采购模式,导致未来回购成本增加600万元。

(二)经营管理不善,导致企业利益严重受损

一是别企业人员管理粗放。某国有企业对于水暖工、瓦工等19类临时用工人员采取常年聘用模式,每年增加人员成本约300万元。二是国有企业普遍存在应收账款清收不及时、个人借款长期挂账等问题,极易造成国有资金被侵占或流失。如个别企业相关人员利用内部借款和虚假外包服务事项,涉嫌套取国有资金643万元,上述问题已移送至市纪委。

(三)国有资产闲置、被无偿占用,运营效益不高

一是国有资产闲置现象普遍存在。如2家国有企业55处资产闲置,面积4600多平方米。二是个别企业国有资产被无偿占用。某国有房地产开发公司及其下属企业未及时收缴13处房屋租金324万元。

五、乡镇财政收支审计情况

紧扣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目标,聚焦基层财政管理现状,对全市23个乡镇开展了全覆盖审计,以务实之举全面提升基层管理水平。发现主要问题:

一是乡镇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财务基础工作薄弱。18个乡镇固定资产账实不符、账账不符、底数不清;17个乡镇存在违规开立账户、未及时清理停用账户问题;11个乡镇违规从零余额账户向基本户转款7080.71万元;13个乡镇食堂等白条列支518.1万元;7个乡镇超限额使用现金272.48万元;5个乡镇白条抵库77.83万元;3个乡镇现金短款25.49万元等。二是财政资金统筹能力较弱。13个乡镇非税收入应收未收、应缴未缴911.65万元;14个乡镇森林保险协办费和森林设计服务费等收入274.96万元未纳入预算管理;7个乡镇资金结余统筹盘活不到位173.05万元;3个乡镇坐支非税收入220.45万元。三是资产管理不到位问题突出。7个乡镇资产闲置;3个乡镇在建工程未及时转固定资产1.22亿元;7个乡镇资产购置、处置不规范;1个乡镇的办公用房和校舍被无偿占用。四是违规违纪问题偶有发生。2个乡镇为90名人员违规发放补贴39.18万元;1个乡镇连续13年为1名提前退休人员按在职人员工资标准发放退休工资,累计多发放工资21.07万元;1个乡镇2名公职人员在企业兼职取酬16.2万元。

以上是2023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审计机关督促相关部门边审边改,截至目前,16项问题已完成整改,促进资金拨付1.85亿元,上缴各类资金1033.88万元,归还原资金渠道323.77万元。审计机关将持续跟踪督促,具体整改情况将于今年年底前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做详细汇报。

六、审计建议

(一)聚焦全面振兴新突破,推动财政提质增效。围绕全面振兴新突破行动目标任务,提高谋划储备高质量项目,统筹利用财政专项资金,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加快财政支出进度,有效发挥财政政策效用;积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增强财政保障能力。

(二)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完善相关体制机制。进预算管理制度落实,尽快制定项目支出定额标准,提高预算管理精细化水平。强化政府性资源统筹力度,促进资源和资金科学高效使用。持续加强预算执行监管和绩效管理,以预算一体化为抓手,加快“数字财政”建设,全面提升财政“穿透式监管”水平。

(三)持续加力化解重大经济风险,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完善重大风险处置统筹协调机制,压实偿债主体责任,稳妥化解政府存量债务;强化“银政企”三方对接,降低债务成本;健全国有资本投资决策和运营管理机制,强化对国企各类监督贯通协同,推动国企改革取得实效;始终将兜牢“三保”底线摆在首要位置,守牢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

(四)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进一步严肃财经充分发挥审计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中的独特作用和反腐治乱方面的“尖兵”作用,督促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把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作为财政长期方针,从严从紧安排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腾出更多财政资源用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从严查处各类违反财经律问题行为,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今年是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审计机关将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依法忠诚履职,自觉接受市人大的监督,不断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切实提高审计监督质效,更好服务保障全市振兴发展大局。